讀書報告-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Ch7自我認知的發展(先有自己才知別人)

 

孩子的自我認知會隨著年齡成長不斷改變(逐漸建構)

一.  「自我認知」的發展

  1. 幼兒先發展對自己身體的認知,當新生兒將手觸摸自己的臉時,他先感到自己的手在臉上,再感覺到手在摸臉,由此體認到他正在摸自己。
  2. 由「搜尋反射」(rooting reflex)去分辨自己()和他人的身體(摸他的手)。
  3. 三個月大時,寶寶看其它同齡同性別寶寶的錄影帶比看自己的錄影帶久,表示他已經可認出自己的特徵。
  4. 紅粉實驗-媽媽趁孩子不注意時,在他鼻端輕抹紅粉,觀察寶寶會不會一直盯著鏡子中的自己看,或會不會把紅粉擦掉。實驗發現:15個月以下的寶寶不會有反應,但21個月大的寶寶幾乎都會有反應。
  5. 孩子很小就知道自己性別,但也容易被動搖。對幼兒而言,人的外表是分辨性別的依據。

1218個月的幼兒會對相應於他們性別的玩具感興趣。從小,他會聽到父母會叫他「弟弟」或「妹妹」,且有購買能力的父母早已將性別列入買寶寶用品的考量。

孩子對於性別的區分看法是較狹隘的而且相當固執,他無法將媽媽及建築工人這兩個腳色同時放在媽咪身上,因為他們會先由約定俗成的社會規範中學習刻板的兩性觀念。如果父母可以以身作則,讓孩子看到爸媽都可以照顧小嬰兒,或者進廚房做飯,甚至都可幫忙縫衣服等等,那麼,孩子對性別的刻板印像或許會減少些,而且他們對性別的行為規則也會比較有彈性。

可以和孩子玩指認圖片上各種膚色性別的遊戲,可能有留長髮的男性,也有開大拖車的女性,不論他選的是什麼,.別評論,可問問孩子為甚麼這麼認為。

二.  社教/情緒的自我認知

  1. 父母對24個月孩子玩面對面遊戲,但不要太激烈。
  2. 根據研究發現,之前哭鬧時較常被父母哄著的寶寶到了九個月大時,會比那些被放任哭鬧的寶寶較少哭鬧。上者比較容易對環境產生信任安全感。而這些孩子會繼續以說話、手勢、目光接觸等較哭鬧成熟的方式來學習溝通。

建議作法:嬰幼兒在哭鬧時,父母可藉由出聲、撫摸按摩孩子肌膚、眼神、等等象徵和孩子情緒上作回應,並不需要每次馬上抱起來。

   3141名由嬰兒期開始研究並追蹤到成年為止,總結出三種不同性向:

  1. 易養育型:易養成規律性,個性較開朗,適應力較好,約占40%。
  2. 刁難型:生活習慣較不規律,接納新事物較慢,較友有負面反應,約10%。
  3. 慢吞吞型:對新環境出現溫和低調反應,情緒負面,適應新事物的速度緩慢,約占15
  4. 其餘歸為一般寶寶

不同性情的孩子和不同類型的父母互動後,原本性情會改變。刁難型孩子和敏感度高的父母的組合不錯,因為父母會知道何時該督促孩子,何時不應插手。

寶寶的性情也會決定他們得到何種教育態度,快樂寶寶會讓父母自己覺得不錯而更有意願和寶寶互動。而刁難寶寶可能會讓父母怯步,使得親子互動更加困難。

   4.「道德自我」的產生:包括對是與非的內省感受,對他人的尊重及學習如

     何公平對待他人

14個月到40個月的孩子到底知不知道 他犯錯闖禍了?為何一再犯錯?

A.就發展而言:

(1)    他要先會自我評量:比如說,是否能由鏡中認出自己?(大概1418個月)

(2)    他會用自我評論的語言,比如說:「我是個好孩子!」 1924個月大的孩子月50%有此能力,2529個月月80%,3040個月可增加到90%)

孩子必須了解自己是會被評判,了解任何事都有一套準則後,做錯了,才會有悔意。

B.就大腦科學教育而言:

孩子的大腦即使經過告知,即使已啟動了,但是整個髓鞘化還需要一段時間,所以才需要父母老師不停的教誨。

在孩子尚未體認到自己是社會一分子,了解自己的行為是可以被某些規範評量之前,道德行為是不存在的。

   5..「社交自我」由規範自我情緒而衍生,情緒上的自我規範是用來調整情緒

     標。

     孩子經常會透過表情或動作表達感受,嬰兒還無法調節情緒時,遇到讓他  

     不舒服時,他會把頭撇到另一邊,不然就用力吸允。父母在此時將他抱起,

     讓他趴在肩上,輕輕搖晃他,並輕聲與他說話,這就是父母在幫助他調整

     情緒。長大些,父母一樣要把握機會和孩子討論他的感受,並向他分享自

     己的感覺。這些都將是幫助孩子遇到困難,能夠支持他安然渡過的最佳撫

     慰。

   5.學習控制自我情緒-要找出最理想的方法控制情緒並保護自己的情感要

     好幾年時間及智慧的累積。

     惟有父母及照顧者在孩子小的時候幫助他學習調節情緒,未來他才知道到

     如何由喜悅或悲傷的情緒緩和下來。例如和孩子玩躲貓貓,當孩子由開心

     慢慢轉成興奮,在慢慢覺得無趣時,大人就該停止該活動了。因為遊戲過

   父母要察覺孩子的情緒變化,玩過幾次就該休兵。在遊戲中創造出的刺激

     感,但也要去調節孩子的情緒狀態,不要驚嚇過度,也不要嗨過頭。

     當孩子快失控時,父母可適時讓他找尋可分散他注意力的東西,或擁抱心

     愛的玩具來平復情緒。但還是要教導孩子以建設性的態度來應付即將爆發

     的情緒。

     建議作法:引導孩子察覺他的情緒已產生了,「你為什麼那麼生氣?」千萬

     不要批評他的情緒,反而要先同理他「這種情形,爸爸也是會生氣的。」

     「那麼,你希望的是如何呢?」一步步引導孩子和你對話,這當中也讓他慢

     慢釐清自己的情緒來源,並可進一步思索問題可能解決的方法。事後,讓

     孩子發現他自己可以把情緒處理的很好。

三、發展健康的「智識自我認知」-無謂的讚美無助於孩子智能的發展

   1.視孩子的能力來修正對孩子的期望,對孩子的努力表示讚許,並讓孩子選

     擇想要接受的挑戰,而非為孩子決定他該面對甚麼挑戰。

   2.大力褒揚孩子的行事策略,毅力,專注力及貫徹始終的精神。

U-Best作法:

  1. 先協助父母了解孩子目前的發展能力
  2. 家長及老師就此能力為基礎,給予孩子各個不同面向的「適當的挑戰」
  3. 達到挑戰目標時給予讚美,(可優先選一項最喜歡的活動)。
  4. 未達挑戰時,告訴孩子「沒關係,爸爸或媽媽或老師在旁邊陪你再試一下」並明白指出他的成功經驗(當初評量看到的能力),讓他明白透過努力就可能成功。
  5. 依據孩子動態成長過程,隨時在一旁幫他們搭鷹架,協助他們度過難關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竹你最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