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防我的孩子將來成為【啃老族】之小撇步-培養孩子的責任感

Ubest資深評量師:張玲玲

 

面臨少子化的社會,父母親甚至祖父母們對於兒孫輩總是疼愛有加,很多事情都替兒孫代勞,在他們心中總認為這些孩子「還小」。突然有一天,發現這些還小的孩子好像長大了,但卻叫也叫不動了,便開始埋怨孩子怎麼連自己最基本的事情都不想處理了。例如:書包自己不會打理、不知道安排自己回到家後的作息,該起床不起床,不然就是好不容易離了床脾氣卻壞死了、不是課本忘了帶就是便當沒拿去,做事都需要老爸老媽跟在後面收拾。頭好像愈來愈痛,怎麼也想不出來當初的小天使跑到哪去了?

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老爸老媽們:真的,這是你們造成的!不要怪老師直言,想想看當初寶貝呱呱落地時,你不是在心中悄悄地對著孩子立下過莊重的誓言「孩子,我要你…………..」,不論你想要看到你的孩子將來會怎樣,最重要的,就是他要具備立足社會的能力。其中【責任感】就是一項重要的指標。

老師常說: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,培養孩子能力一定要找出適合的方法,實行的時候,又需要您的耐心。聽起來,做父母的真是不簡單,沒錯,但做孩子的也不容易啊!不是說百年樹人嗎?樹人是樹什麼?不就是樹個典範嗎?

親愛的爸爸媽媽,我們試試看這樣做好不好?

一、一切由「愛」出發,但只有保護的愛便不是愛。

「保護」可以兒童發展為原則:手能動、腳會走、嘴會講會吃,就應放膽讓他嘗試(很多情形是父母沒膽,沒膽的原因很多,基本上源自不了解;不了解自己,也不了解孩子)。同理,手能動不動、腳會走不走、嘴會吃不吃也不開口好好說,原因也在於父母「不了解」。

二、責任感是不是用說教的,責任感的培養必須給他有“做”的機會。

  1. 「做」的原則:讓孩子明白他可以有選擇,可以選擇他做得到,也應該做的。比如說吃飯時,他可以選擇幫忙擺放碗筷(自己的碗筷都可以拿好時),也可以選擇做媽媽的工作(去煮飯炒菜),或者選擇爸爸的工作(去賺錢買米買菜)。在這個過程中,家長應該為孩子分析工作的性質及難易度,讓孩子慢慢明瞭:家中每個成員都有他應擔負的責任,他必須對他自己做的選擇負責。同時;家長要讚賞他承擔責任的態度。
  2. 既然孩子願意承擔責任,請讓孩子先照他的方式做(信任他)。以大腦而言:經驗無論對錯,未來做任何事都是重要線索。比如說:孩子幫忙曬衣服,個子可能差一點,先讓他自己想想辦法。執行中,除非有真的危險,都請放心放手給他做做看。多做幾次後,過程中真有比較大的缺失時,再示範引導即可。
  3. 不要吝嗇讚美孩子:即使你覺得他做十次中,你只滿意三次,也請你重視孩子十次的努力,並讚美他努力負責的過程;否則「習得無助」的結果,可能家裡會多了一個什麼都不想做的孩子。
  4. 父母要以身作則,建立原則性。常常給予正向語言、眼神、表情、手勢(你最棒!Give me 5、擁抱等等),父母要練習要常做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竹你最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