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-Best讀書報告-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(Ch5讀寫能力)
重點一:父母能為孩子做的,就是讓閱讀變得有趣。
一、閱讀是將書上的文字轉換成有意義概念的過程。
-提供豐富的閱讀環境及說故事的習慣。
-把握孩子每天「讀寫萌發」的機會,老師及父母要唸書給孩子聽,並和
他們討論內容。
重點二:閱讀四個基本要件:豐富的字彙、講故事的能力、理解聲音如何組成文
字及「字句編碼」。
一、增加字彙最好的方法,就是不斷的對話。(並以母語進行)
二、能唸出字並不重要,機器人也做得到。敘述故事的能力是把孩子由語言連結到閱讀的重要橋梁。
-2歲的孩子敘述故事常以「我」為中心,大一點會以他人為中心,並杜撰人物,4-5歲的孩子會運用「起、承、轉、合」(像:但是、還有、如果等等)。
-說故事要讓人了解在說甚麼,必須架構好故事的環境及語言。
-觀察3-5歲孩子敘述故事的能力,和孩子共讀繪本後,讓他說說看故事內容,紀錄他是如何說的,並每隔半年在再聽他說說看。
-玩「接下去說」的遊戲,如「今天去公園玩,最好玩的是…」聽他們如何完成句子。
-父母老師要仔細聆聽並多做回應,並協助他把話說完整,並一起和孩子把故事編好,讓人聽得懂。
三、「音韻覺醒」-辨別文字的聲音
-用「玩」的方式,像「手指謠」就很適合幼兒由簡單的音律及有趣的詞
彙來加深孩子對字詞的理解。甚至像家父在我小時後很會講一些「歇後
語」、「打油詩」、「順口溜」等,都讓我們學會了對字詞幽默式的運用。
四、孩子要能了解文字符號的意義時才開始懂得閱讀。
-、認識注音或字的筆畫和形狀。
-、知道如何把注音符號或字唸出聲。
-、如何拼音
-、了解文字書寫的方向
重點三:哈佛大學著名的讀寫推動人士凱薩琳.史諾(Catherine Snow)教授表示:「閱讀不只是認識字母(注音),畢竟,字母也只有26個可供背誦(注音37個)。 閱讀的意義比這深遠多了」。
親愛的家長們:到此應該知道甚麼可以不用做,什麼是一定要做的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