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下課後的小學生
U-Best評量師張玲玲
小孩寫作業拖拖拉拉、不專心、總是三心二意,這些都是小孩上小學之後爸媽的煩惱
在孩子上了小學以後,會擔心小孩寫作業的問題,希望有方法可以協助父母,讓孩子先將作業做完。
我們今天來單談寫作業這件事,是不是還可以有一些更積極的想法與做法?
事實一:作業寫得完嗎?不是一件單純的事。
原因一:動機
孩子為何不好好寫?
可能因素1:沒搞懂怎麼寫 2.計畫動作能力要改善
U-Best建議你可以這樣改善:
1.聽覺理解要提升-如何做?可能要花時間喔!父母親您願意等待嗎?
2.視覺理解(視知覺)要提升
是七種視知覺中的那些要提升呢?父母親願意花時間了解﹝視知覺﹞嗎?再花時間改變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嗎?
3.從小做事就拖拉,遠因就是從小協助太多,孩子犯錯的經驗值太少,遇到事情
越大越不知怎樣安排自己去做。請大人再還給他一些時間,也就是把自主權還給孩子,讓他可以靠著自己學習安排身邊大小事。
可能因素2:.寫字好辛苦
U-Best建議你可以這樣改善:
1. 了解孩子的拮抗力表現:在站姿及坐姿的穩定表現。要花時間改變,小孩坐不好、坐不舒服當然就會不專心
2. 了解近心端(頭、肩、手肘)及遠心端(拿筆及虎口)的穩定。坐得舒服,還要坐姿、握筆姿勢正確,
如果孩子握筆姿勢不正確,自然寫字寫一下就手痠,累了就不想寫了,所以爸爸媽媽如果看到姿勢不正確記得平常就要常常提醒孩子唷!
事實二、從平常延伸學校的課程內容
寫作業很重要,是因為要讓孩子可有將白天及日常所學習東西的整理複習的機會。
但除此之外,孩子在課後還是需要有人協助他將學校老師所教導的東西,再延伸出廣度及深度。
U-Best建議你可以這樣做:
1.提供孩子有語文能力的訓練,讓孩子可就自己最有興趣的字彙去做邏輯性的討論(往深度及廣度延伸),再輪流將討論結果,上台表達出來,讓孩子學習表達,也讓他接受其他人的不同觀點。
2.不只有多重感覺同時提供給孩子做為大腦整合的原料,每天除了有動態感統及團康活動,也有透過操作、合作、Paper的靜態訓練。
例如:在孩子打棒球時,請球員們先自製手套,然後讓投手坐在轉盤上的椅子投球,打者要站在會移動的轉盤上揮打,而捕手也必需坐在獨腳椅上接球。其他攻防員也給予不同指令,目地就是讓孩子在玩中訓練出姿勢穩定度,以及反應力和專注力。當然團隊合作的精神更是玩的主要精神。
這樣孩子在寫作業時發現是自己平常接觸的課外內容有關,會產生愉悅的經驗連結,對寫作業就會較有興趣唷!
對孩子也有長遠的好處影響,能夠在孩子快樂滿足求治癒的同時打下知識的基礎唷!
事實三:父母重視的教育精神是什麼?
U-Best建議你可以這樣做:
1.玩樂中學習
2.重視獨立思考與獨立自主能力
3.把目標放在孩子面對未來的轉換力
我們一直希望能讓孩子可在自在、玩樂中建構出將來面對高階學習的能力,甚至是在社會立足的能力。這些能力和英文數學沒有絕對關係,
我們更重視邏輯抽象的思考,更重視語文表達力,更重視自理力,也將目標放在孩子面對未來的轉換力。
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滋養,慢養,但絕對不會是隨意的教養方式。
親愛的父母親,你才是讓孩子有能力面對未來的推手,
你怎麼想,怎麼做,你的選擇,已為孩子的未來做了一半的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