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手好?右手好?腦教育如何打破學習的迷失?》
你最棒大腦科學潛能發展教育中心 張玲玲
一、2歲前的孩子,大腦發展還未成熟,通常會先使用左手。
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從小是右腦先發展,而右腦是直覺性的,不像左腦,是要經過時間經驗才發展出來。
孩子這時候喜歡用左手,並不代表他就是左撇子。
二、發展過程中,大腦會慢慢側化,因為大腦可使用的能量只有你吃進來養份的 20%,所以,資源要做分配。
成熟的大腦,就像一個制度健全的公司,有總經理,也有副總。
當訊息來時,總經理(優勢腦)要做決策,而不是副總(輔助腦)跑來插話,使得處理越來越複雜,而失去效率。
三、左腦為優勢腦的人,他的慣用側就是右側身體,包刮右側的手、眼、腳。
遇到要你拿東西的時候,你的優勢腦如果建立在左腦,你就會先伸出你的右手來取,
一旦發現右手不夠力時,右腦早就stand by,左手就會來幫忙,所以可以看到兩腦是多麼的合作,將一件事處理好。
四、腦的側化,是遺傳來的。孩子慣用左手,你硬要改為右手。
就像你是慣用右手,你較有力量的是右手,我們偏要你用左手,你會好用嗎?
而實驗證明,當左撇子改用右手時,大腦顯示左腦在工作,同時,右腦也在工作。
大腦是講究效率,講究分工的,用了不是優勢側的身體來處理事情,當然事倍功半。
雖然,大腦處理訊息常快(1/1000秒),快到會讓你不覺得有什麼影響。
但是,整個大腦每天每時每刻處理萬千訊息,如果,每一次處理,都變慢,將來處理重要訊息時,是不是更沒效率了呢?
慣用左手的孩子被改為以右手拿筆拿筷子,不但拿不好,還影響孩子的動機自信與情緒,所以,改左手,改右手,有什麼意義呢?
五、以活動協助孩子5-7歲完成側化與腦與肢體的協調能力。
1.消極面:
給孩子東西時,放在孩子身體中間位置,不要交到他手上,
也不要去暗示他該用哪隻手。讓孩子的大腦和肢體自己去決策要如何執行。
更何況, 側化還要看眼睛和腳。
2.積極面:
多玩兩側的活動,讓他整個身體都動起來,會加速看到他原
本設定的優勢腦和輔助腦。
例如說:爬行就是很重要的兩側活動。兩腳兩手一起動的遊
戲 ,比如說:拍打空中的泡泡,孩子還會跳起來用雙手拍,
手腳都 會動,手眼也協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