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最棒大腦科學潛能發展教育中心/張玲玲
自2009年以來,台灣社會陸續發生了幾起駭人聽聞的隨機殺人事件,就像是不定時的炸彈,甚麼時候,甚麼地方會被引爆,沒人說得準。校園裡、大眾運輸工具上、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生這樣令人髮指的案件,無論做了怎樣的安全防護,總是防不勝防,危險好像就在你我之間,搞得人心惶惶。尤其為人母者,
最近帶孩子的壓力真的大了許多,甚至有些容易焦慮的媽媽,常抱怨不知道哪裡才可給寶寶自在安全的環境?
如果只求自保,是否可以防範將來這些不幸事件終將遠離自己?從歷年來這些重要殺人事件看起來,我們根本無法預料事件會如何發生。一旦發生了,除了指責政府、唾罵兇手外,大部分人都以無辜之態感到不勝唏噓,當然也有部分人士開始對死刑的存廢寄予厚望,意圖藉著重刑來阻止犯罪。但諸如捷運案的鄭捷以及殺童案的龔重安,他們的犯行目的就是求死,所以看來「死刑」也非解決之道。
解決社會問題,不如從社會著手。誰是「社會」?不就是你和我,你們和我們?唯有在社會中的每個人,都發揮雞婆精神,才有可能在鄭捷或龔重安的小時候,就發現他們可能是需要被關懷的(犯案後,鄭捷母親表示要其子速速受審,父母都沒去看他,這樣的父母給他的是怎樣的一個童年?),並且能為他伸出援手,及早帶他脫離孤立無援的狀態,或許,這些舉動將改寫江子翠四位冤魂及他自己的一生。
公民社會中的道德表現最高體現在【利他】,而一切又得從「關心別人」開始。
聽起來「關心別人」似乎很簡單,誰做不到呢?但這一百年來,隨著文明的進展,人們越來越樂於把自己禁錮在都市叢林中,每天先被冰冷的鋼鐵包著(開車、搭車),到了公司,又被水泥牆隔著。甚至,和同事之間還有一層輕隔間。人和人之間,即使近在咫尺,卻不用嘴巴當面來溝通,往往用一根手指來聯繫,沒有表情,只能看著文字來才揣測對方的意念。於是,即使近在眼前,關係卻遠在天邊。
人,從呱呱墮地,就要和他人產生關係,從此來獲得協助生存。鏡像神經元散布在大腦各處,「它」讓孩子學會感同身受。「家」,是孩子最初也最重要的學校,而父母就是他最好的老師,從和父母的相處學會和環境相處。當你在逗寶寶時,你會發現:他在呼應你,因而產生了關係。根據研究,寶寶早在出生47分鐘更會隨著照顧者吐舌頭而跟著吐舌頭,出生2周後,就會有跟隨別人轉頭方向轉頭的模仿行為。甚至,在嬰兒室,只要有baby哭起來,其他孩子也會跟著哭,這些行為說明了孩子天生就是想跟別人一樣,並從共同的經驗中來同理他人的感受。
有了同理心,才有可能關心他人,而非唯我為尊。關心他人後,利他行為的道德感油然而生,採取的行動就是幫助他人。如何協助孩子建立同理心及利他行為,可以試著這麼做:
1. 從出生後即開始學習
2. 家長以身作則,示範同理心的表現,『寶貝,你哭哭,媽咪知道你一定是餓了吧?』,『寶貝,別傷心,媽媽了解小哥哥不應該將你的小球一把搶走。』
3.家長要支持剛萌發的同理心,『真的耶,這隻小貓咪好可憐喔!這麼冷,他需要我們給他一條毯子ㄟ』,『寶貝,你好貼心喔,會過來幫奶奶捶捶背,好舒服喔,謝謝寶貝,好孩子!』等等。 推薦影片:《這個動物園》、《那個動物園》童書繪本 同理心的力量 品德教育-----團結合作
4.透過角色扮演,讓他了解別人眼中的他,也讓他適時表達對他人的看法。偶而他演媽媽,媽咪演他的樣子,讓他體會角色的立場和做法。 推薦影片: 學習體諒別人 珍惜身邊的幸福
5.一起欣賞童書或繪本,藉由故事情節帶領孩子了解各人物之間的關係與情緒的轉換。
6.一起欣賞影片,了解孩子對劇中人物的及情節的轉折是否理解。
7.協助孩子採取行動。「奶奶走不動了,你可以做奶奶的小拐杖,扶著奶奶走嗎?」「肚子餓了,媽媽下班就趕回家裡做飯,是不是很辛苦?你可以做媽媽的小幫手嗎?那麼,我們就可以早點上桌吃飯囉!」讓孩子瞭解因他的協助,讓他自己也不用餓太久,利他也會利己。推薦影片: 幫助別人付出的回報不是只是數字 小義工的使命
8.讓孩子了解:協助他人,不是自己什麼都要會,但都可以適切關注,並為需要協助的人,找出可以運用的資源,讓更有能力的人來處理。「學校裡面,某個同學無法把老師交代的事情做好,你可以去關心他,了解他的問題,然後再看看同學中(包括你自己)有人可以協助他嗎?」「那隻流浪狗好可憐,我們是不是可以餵他吃點東西?幫他洗個澡?然後,我們打電話給動物收容所來協助處理?」
近期館內活動
地點: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十四街32-1號
免費講座---兒童情緒發展與管理
4/15 星期五 上午10點
上列講座場次報名系統: http://goo.gl/forms/PT6Fwcz1LB
4/17 星期日 下午2點 親子童樂節 全程免費 歡迎6歲以下的孩子與爸媽一起來同歡
親子童樂節報名系統 http://goo.gl/forms/tyE42nzag0